2023年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趋势一 、经济回升与政策利好促进信息化、数字化需求复苏

2023年,我国经济将顶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实现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反弹。稳增长推动下的新基建需求叠加扩内需中复苏的信息化需求,将赋予行业更大发展机遇,机构预测2023年我国企业数字化业务支出增速将达到经济增长的4倍。市场主体复苏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数字化等新动能对电信业的增长贡献,贡献率有望从当前的64%进一步提升至70%以上。

伴随防疫新政发布以及助企纾困税费政策逐渐落地,将显著释放流动性,如农村人口的务农、务工,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等也将快速提升市场活跃度并带动信息化需求提升。市场格局方面,互联网行业2023年大概率结束负增长,于2023年底恢复至15%以上的高增长区间,主要企业将“脱虚向实”,进一步发力产业互联网领域,行业竞争态势将存在更多变量。

趋势二 、云计算回归技术和商业本质,深耕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

随着企业对云的接受度持续升高,云计算市场增长依旧可观,据Gartner预测,2023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5765亿美元。随着产业数字化推进,云正作为基础设施联合网络、安全、应用等要素重塑IT行业,通过高性能、标准化、模块化和可组合性特征满足企业用户高效、灵活定制、快速交付、稳定安全等上云需求。随着企业对业务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的提升,多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多云管理、云边端部署一致性将进一步优化用云体验。

各大云商陆续回归技术驱动,发展关键词转向降本增效,基于软硬协同优化和定制的成本优化将提上日程。2022年阿里、亚马逊、华为等头部云商战略投入的Serverless、云原生等技术,2023年依旧是关注的重点。针对行业客户专业化需求,云商将通过行业垂直化aPaaS深耕细分领域,平衡定制化与敏捷响应的矛盾。

趋势三 、新型数字化应用场景驱动云网及多元数字技术要素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更高层次智能连接需求,转型主体内部网络升级、跨地域互联、多云跨云连接等,要求多元网络技术的融合应用,包括5G、WiFi6、工业PON、TSN、可编程网络等。与此同时,以云网为根基,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数字孪生、GIS等多元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元数字技术融合不断孕育出新的应用场景。

趋势四、“5G+工业互联网”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5G专网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2022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10.5%,已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领域进一步从基础连接、外围辅助环节向生产中心环节拓展,随着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2023年示范项目数量将保持高位增长。同时伴随建设成效日益显现,以及5G专网专频许可的发放将进一步激发客户对“5G+工业互联网”的认可程度,预计将在AI视觉质检、设备数采监控、视频安防监控领域率先大规模应用。从供给侧来看,过去三年5G芯片模组平均降价约40%,同时 5G工业融合终端产品持续丰富,预计2023年5G专网综合成本将继续下降,降低中小企业建设和使用5G专网的门槛。同时,以运营商主导、多主体参与的5G专网生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5G专网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放量,2023年将超过370亿元。

趋势五 、网信安全成为行业数字化领域的投入重点,尤其是数字政府

2023年国家与产业将持续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大网信安项目的资金投入,强化统筹推进,缩小地域鸿沟。目前,我国网信安全整体投入偏低,距离工信部2023年达到10%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欧美国家差距更为明显,美国2023财年预算提案显示该比例为16.57%,2023年重点行业的网信安投入将进一步加大。

从投入领域来看,数字政府最为值得关注。网信安全是政府最为关注的需求点,90%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均有安全技术要求。目前各省在安全技术、资金投入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地区分化明显,北上广等地区资金投入遥遥领先,是云南、新疆、青海等中西部地区的20倍。2023年投资重点将会聚焦区域平衡发展,持续加大中西部地区网络、系统、信息及数据等网信安全的建设投入,重点包括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实时监测、事件应急处置、数据资源池安全稳定等方面。

趋势六 、降本增效与提升客户感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

2023年数字化转型推动的降本增效将继续成为企业经营的重点方向,数字化转型将从单一场景驱动向流程驱动转变,全链路协同实现降本增效。此外,由于后疫情时代客户对线上服务需求持续增加,以提升客户体验为核心,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关注的另一重要数字化转型方向,根据调研反馈,客户需求集中在线上线下提供一致性、一站式服务、自助交易服务、先试用后付费等。

从转型路径来看,上云、用云并实现云上创新,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首要选择。而选择一个(而不是多个)云生态系统并选择高效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尤其是云MSP)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走向成功的关键,有利于降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复杂度,使其进一步专注于业务创新。

趋势七 、产业数字化向三四线城市与县域市场下沉,迎来新的增长空间

伴随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市场下沉将成为产业数字化显著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0%, 203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下一步将从城镇化率的提升向新型智慧化城市内涵建设发展。到 2025年,县城将成为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载体。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三、四线城市数字化增速保持高位水平,达到一线城市的2倍。

趋势八 、新型AI技术与虚拟现实交互能力融合发展,推动元宇宙实现多点突破

2022年底ChatGPT的爆火证明了AI模型和技术上的新突破,其支撑的机器人显著提升了连续对话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预计2023年以ChatGPT/DALL-E2为代表的新型AI技术应用,将促进虚拟人、3D渲染等多点突破,驱动电商、金融、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迎来元宇宙应用的爆发期。

从元宇宙硬件入口来看,2023年以苹果VR/AR头显设备为代表的各路XR新品将相继问世,未来2年眼追技术在VR设备的渗透率将从目前的不到5%提升到80%以上,此外气味模拟也将加入到VR设备功能中。元宇宙行业硬件技术及生态内容在2023年进一步走向成熟。应用方面,国内2022年发布的17项涉及元宇宙具体应用场景的政策中,文旅出现9次处于领先。预计2023年随着元宇宙底层技术创新、应用产品形态性能提升,沉浸式新体验重塑文旅产业格局和体验方式,或将首先出现标杆示范性应用。

趋势九 、视频云成为大视频行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当前生产生活各行业对视频依赖程度日益提高,我国短视频用户已占网民的91.5%,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全球数据空间中视频图像数据占比将达到70%。随着5G、千兆光纤普及,H.266编码技术逐步成熟,以及2k+屏手机占比逐步提升,视频逐步向2K、4K乃至8K过渡,且直播、音视频通信时延也从原来的2-3s,降至500ms以内。

这种超高清和低延时赋予视频更大的想象空间。一方面视频将连接虚拟现实,创造出全新的视频感知及内容体验,向元宇宙进阶;同时,视频在AI赋能下逐步转化为结构化信息,配合超低延时将成为产业数字化重要能力,应用于实时音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场景。

视频云作为行业基础设施,将持续构建超高清、低时延、沉浸式及强交互四大技术矩阵,强化视觉AI、智能编码等PaaS能力,并将边缘云与RTC充分融合,将视频码率降低30%以上、时延降至200ms以下,强化视频的体验感知和交互能力,预计2023年视频云市场规模突破800亿。

趋势十 、芯片加速进入后摩尔时代,从底层驱动信息通信业变革创新

芯片正在加速进入后摩尔时代,GAAFET工艺将替代FinFET突破3nm以下制程量产瓶颈;FPGA、ASIC等异构芯片将凭借优异的性能功耗表现在先进计算、网络等领域广泛应用;以Chiplet、SiP为代表的先进封装在终端芯片中占比将超过70%,同时为芯片厂商绕过光刻机限令提供新思路。

芯片技术创新将进一步影响全球产业格局,预计2023年中国凭借政策和需求优势,新增产能和市场份额将继续领先。同时更多企业采用定制化芯片实现云网端芯一体化,降低算力成本、提高业务灵活性,例如云厂商自研DPU、IPU提高云资源池数据传输效率,汽车厂商通过车载芯片与云端协同实现L3级以上自动驾驶。

趋势十一 、数据立法进程加快激发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据流通、开发利用、规范管理

数据资源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其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能充分激发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实体经济,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目前对数据要素的规范管理、开发利用、流通交易等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流通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治理制度等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将愈加重视数据要素的利用治理,进一步加快数据立法进程及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促进数据有效流通和开发利用。作为公共数据归集、整合、共享、开放的统一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将继续加快推进,针对各省数据开放数量、质量、范围,以及数据应用场景、应用质量、多样性方面差距明显的现状,2023年将从制度、平台、应用等多方面锚定数据要素规范使用,最大程度促进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

趋势十二 、物联网平台市场加速整合,物云融合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助力

一方面,物联网平台市场持续洗牌。2022年下半年,谷歌、博世、IBM、爱立信等互联网、工业、IT、通信领域的巨头陆续宣布关闭或出售其物联网平台。以连接和设备管理为主,平台价值低、缺乏规模效应是其退出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物云融合对云计算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2020~2026年全球物联网平台商云支出CAGR高达33%,我国物联网平台商的云支出占比超过30%。部署在云上的物联网应用使能和数据分析平台,不仅能节省70%的IT成本,价值也远高于连接业务。IDC预测,到2025 年,物联网设备生成的数据量预计将达到73.1 ZB。智能摄像头、智能汽车等强算力、大带宽终端产生的数据尤为惊人,如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就可能收集10TB的数据。海量数据对云存储和高算力提出强劲需求,将持续推动云业务发展。

来源:中国电信研究院 作者: 战略发展研究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