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显示,2021年,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36亿元,年均增长率31%,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为998亿元。截至2022年10月,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数量近百起,金额约120亿元。另有市场预计,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2.4亿元,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汉语盘点2022”揭晓仪式于12月20日在线上举行。2022年度十大新词语是:中国式现代化、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安全倡议、新型实体企业、冰雪经济、数字人、数字藏品、场所码、精准防控、雪糕刺客。
“数字人”是什么?
作为元宇宙的“原住民”,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具有数字化外形、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的虚拟人物。“数字人”入选2022年度新词,不仅在于其名称源起新奇,也在于其应用领域场景拓新,利好新政连续出台,发展前景日新,更在于其能够为人们带来更新更美的新生活、新未来。
就应用类型来看,数字人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功能应用为主的服务型数字人,如虚拟员工、虚拟教师、虚拟导游等。二是用于娱乐、社交、个性表达为主的身份型数字人,如虚拟偶像等。
数字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全国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赣事”,上线反诈问答服务;在全国首个土家织锦数字馆中,“土家秀妹”带领网友了解以土家织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明,并将以乡村振兴“网红”的身份为乡村土特产品和文旅产业带货直播;银行数字人则应用于客户服务、信贷催收,以及大堂服务等多个领域;数字人还可以化身足球宝贝,搭档主持人,进行趣味侃球。
清华大学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显示,2021年,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36亿元,年均增长率31%,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为998亿元。截至2022年10月,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数量近百起,金额约120亿元。另有市场预计,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2.4亿元,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更有学者认为,将来的生产模式,是“生物人+数字人+机器人”三类平行员工一起分工协作。人类劳动力只占5%,机器人占15%,剩下80%的工作由数字人完成。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技术产物,数字人对经济发展推动力之大,对生产模式改变力之大。
2021年以来,国家层面多项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不断利好数字人产业发展。2021年3月,国家将虚拟数字技术的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2021年10月、11月,多项政策推动虚拟数字人技术在虚拟主播、新闻播报、节目生产、多行业消费场景方面的落地。地方上也有动作,2022年7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成为国内出台的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目的就是要打造数字人产业高地。
同样,数字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技术上,如何有效地使数字人在视觉、听觉之外,与用户进行触觉感知交互?如何缩小其在语义理解、情感交互方面与真人相比存在的差距?技术之外,如何扩大市场也是数字人产业发展要面临的挑战。
数字人的发展亦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引导。前不久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将“数字人物”列入监管重点。要求具有生成或者编辑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模型、模板等工具的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安全评估,这实际上是强调了数字人生产者的主体责任。
从一项技术创新的产物到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随着数字人的精细度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出现在更多更新的领域和场景。一大批数字人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将带来更加智能、更加沉浸的“在场”体验,它们也将成为美好生活的新支点、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九派评论微信公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