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元宇宙的理想与现实

工业元宇宙的理想与现实

今年2月,微软解散了仅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该团队约100名员工已全部被解雇。这一事件,标志着产业对待工业元宇宙的态度正从去年的狂热逐步向理性回归。而从概念诞生到规模商业化,工业元宇宙产业将在这种狂热与理性的不断碰撞中向前发展。

01 工业元宇宙的理想很丰满

1. 拓展了数实融合的巨大空间,是国家重视的新发展赛道

工业元宇宙基于云边架构、AI、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连接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虚实映射和交互,促进新兴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适配落地,是未来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产业。据TrendForce预测,2025年工业元宇宙全球市场规模或将突破5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4%。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元宇宙发展,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众多省市现后出台元宇宙相关政策及规划,谋划了2025年超过9000亿元的产业目标。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牵头发布《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产业链上下游持续释放积极的发展信号。

2. 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更多路径,将推动工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工业元宇宙可应用于虚拟化设计、沉浸式生产等众多应用场景,进一步覆盖产品从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特别是针对一些极端场景,人机结合的虚拟模式将更好地解决工业生产和相关业务问题。此外,工业元宇宙可打造“低成本”平行工厂,将进一步缓解工业互联网在基础软硬件被卡脖子、标准协议不互通、信息孤岛严重等痛点,促进产业内外部高效协同。目前,工业元宇宙初阶产品——数字孪生已实现落地应用,在降本增效方面初见成效,如雷诺汽车基于其产线的数字孪生应用,预计2025年将减少车辆交付时间60%,减少碳排放50%,节省3.2亿欧元等;宝马工厂引入英伟达的工业元宇宙平台,协调31座工厂生产,预计生产效率将提高30%,整车生产缩短至56秒。

02 工业元宇宙的现实很骨感

历经近两年的发展,元宇宙相关概念及业务逐渐归于理性,但相关业务犹如无底洞,蚕食着企业的资金,如Meta2022 Q4财报数据显示,Reality Labs全年亏损达137亿美元,全年股价跌幅超过60%。工业元宇宙作为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的落地与拓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1. 投入周期长,短期无法实现大规模商业落地

任何一个新的技术从概念到产品再到规模商用都需要经历时间的磨砺,如AI历经30余年的跌宕起伏,逐步在近几年开始落地应用。作为现阶段是高投入、低盈利、长周期的创新业务,工业元宇宙预计需要10年时间才能取得较大成果,短时间内将是大型工业企业示范项目的聚集地,据IDC预测,2026年仅有20%的头部制造商会将工业元宇宙纳入其数字转型路线中,产业大规模推广还需要10到20年的积累。

2. 需要新兴技术集群协同,众多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

工业元宇宙是复杂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工程,覆盖从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交互体验等众多环节,需要云网融合基础设施、AI、区块链、AR/VR、数字孪生、虚拟引擎等大量新兴技术集群协同才能支撑。而这些技术目前大部分离规模商用落地都还有较大差距,使得工业元宇宙的产业体系短期内难以建立起来。

3. 转型需求不迫切,基础环境尚不能承接工业元宇宙价值落地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超过40万,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仍有大量企业处于工业3.0(离散20%、流程50%)、2.0甚至1.0的企业,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普及率较低;且多数工业企业利润率维持在5%-10%的较低水平,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推进工业元宇宙。

4. 配套环境不完善,“野蛮生长”将影响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方面,人才储备短缺,高校、科研院所在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工业元宇宙细分领域学科建设方面薄弱,专业人才匹配度较低,尚不具备工业元宇宙相关人才政策和交流平台,国内外人才输送渠道有待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协作和互操作、社会性等特性,会对原有法律和监管制度带来挑战,特别是有关隐私保护、数据治理、虚拟资产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尚不完善。图片

关于工业元宇宙的发展建议

面对工业元宇宙实现大规模商用存在长期性的客观现实,现阶段政府和企业要在看到产业广阔发展潜力的同时,理性对待、减少过度吹捧,稳步开展布局引导与能力培育。

首先,政府和产业要加强对工业元宇宙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尝试引导民间资本构建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对工业元宇宙探索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其次,布局工业元宇宙的企业要做好长期攻坚的持久战准备,商业变现仍需要漫长的时间、资金和人才的沉淀,要理性对待市场炒作,平衡好自身的研发投入和资本实力能否支撑风口过后的长期沉默阶段,量力而行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尝试。

最后,企业间可加强联合发展,通过产业联盟常态化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行业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将工业元宇宙领域新技术融入到灯塔工厂建设中,在探索新应用场景的同时,打造标杆案例,为后续中小企业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作者:

崔航

中国电信智库分析师。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主要从事数字产业、互联网行业等战略规划研究。近期专注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研究。

佘丛国

中国电信智库分析师。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长期从事信息通信产业研究和企业战略规划。近期专注于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