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置多:需要使用独立的信令协议,如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等,并为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分配标签,配置过程相对复杂。 -
效率低:每次进行数据传输,都需要为端到端连接路径上的所有节点下发配置信息,传输效率低。 -
扩展难:每个节点都需要维护每条连接的状态,业务扩展较为困难。 -
跨域烦:不同的网络(如IP骨干网、IP城域网、移动回传网等)之间是独立的MPLS域,网络间的互连需要使用复杂的跨域VPN技术来实现。
SRv6的应运而生
-
不再需要使用独立的信令协议为所有节点分配标签,使网络更容易配置和管理。 -
不再需要所有节点支持MPLS,甚至不需要所有节点都支持SRv6,使网络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
基于扩展了报文头的IPv6报文即可实现业务的端到端部署,使网络更加简洁和高效。 -
网络具备可编程能力,可以实现业务的灵活扩展,结合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还可以实现网络的灵活调度。
SRv6的灵活源泉
-
IPv6报文头:用于指定报文的源地址(Source Address,SA)和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 -
SRH扩展头:用于指定报文的转发路径信息,包含中间节点数(Segments Left,SL)和段列表(Segment List)。段列表是报文传输过程中会经过的所有节点的SID的清单,中间节点数是指经过的节点的数量。 -
数据报文:传送的业务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
SRv6的转发过程
-
首节点(节点A)接收到用户(源节点S)的数据传输需求,确定了目的地(目的节点R)。SRv6规划传输路径为A→B→C→D,那么在节点A发出的报文中:SA=S,DA=B,段列表为<SID D,SID C,SID B>,中间节点数SL=2。 -
节点B、节点C收到报文后,将报文中的SL值减1,并将DA改为下一节点,转发报文。 -
节点D收到数据后,发现SL值为0,判定自己是尾节点,则按普通IPv6报文转发方式将报文转发给目的用户(目的节点R)。
SRv6的工作模式
-
SRv6 BE的作用类似于MPLS LDP,LDP是利用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的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得到一条最优路径来指导数据的转发。SRv6 BE仅使用一个业务SID(Service SID)来指导报文的转发,是一种尽力而为的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下,SRv6功能只需要部署在首尾节点,实现较为简单,适用于需要快速开通一些普通VPN业务的场景。 -
SRv6 TE Policy则利用了源路由的特性,在首结点封装一个有序的Segment List(路径信息)来指导报文在网络中如何转发。结合Segment List的可编程特性,并引入着色机制(设置color属性),SRv6 TE Policy可以灵活地指定报文的任意转发路径来实现流量工程、灵活引流、负载分担等功能。
SRv6的其他优势
-
与EVP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以太网虚拟专用网)技术相结合 SRv6还可以与EVPN技术相结合,使IP承载网摆脱众多复杂协议的束缚,简化为Overlay(EVPN)+Underlay(SRv6)的组网格局,大大简化网络的复杂度。
SRv6的开启IP新时代
作者:中兴文档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kafbVxHXJvjSXOl5NhuRmg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自互联网,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3936169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